倾听内心的声音,追寻自己的梦想
作者:张国华
2011年8月20号
每次看到那些传奇般的创业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恨不得下一秒就去创业,向业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三分钟热度一头扎进创业大潮中,必然会血本无归,伤得体无完肤。踌躇不前,贸然前进,这都是创业的大忌。
创业这条路,充满了风险和阻碍,但并非无规律可循。纵观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有很多共同的品质和素质。他们有创业的勇气和激情,善于把握商机,敢于吃苦流汗,不怕挫折失败,交游广阔朋友遍天下,他们用人格魅力征服业界同仁,感动团队成员,用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在业界扬名立万。
首先,创业者一定要有雄心壮志,其次创业者一定要满怀激情,这种激情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面对打击不气馁,面对冷嘲热讽不退却,直到周围的人都被你这种激情感染。创业者还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亲自尝试了才知道你到底能不能胜任。另外,创业者一定要持之以恒,创业路上,有喜有悲,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赔有赚,这就是创业之路大体的写照,很多人禁不住这样的起起伏伏,中途退却了,而坚持到底的人通常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只有那些不懈努力,善于把握自己、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最后,最重要的是创业者的人品绝对不允许打折扣。优秀的品质,如诚信、宽容、负责、守法、谦虚、好学、节俭、自律等,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企业来讲,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虽不能令企业直接获利,但对企业未来的商业行为和经营利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真正有远见的创业者都会竭力培养和维护自己的这些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谋得稳定的顾客和合作者,为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们在分析一些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却远远不能涵盖其中的微言大义。创业是为了创造财富,更是为了让人生增值。人的价值就是在这世界上留下有意义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给予社会的是空白,这个人生命也就黯淡无光,毫无意义,创业者一定要明白,义与利是不分家的,要懂得回报社会,向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进行慈善活动等,会是商业战场中的有效战术,更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积德之举。要知道财富,幸福从来都只青睐行善之人。做企业也是做人,会做人的人,企业不会做的太差。
一、 倾听内心的声音,激发创业小宇宙。
尽管前面的路充满了悬念,但是我们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因为我们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 (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自身最大的潜能,拼尽全力向下一个目标靠近,一如过去很多选择曾给我们类似的人生体验。
1. 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有创业的野心。
跟随自己的心一起跳动,你的心会告诉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你的心会告诉你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野心”其实也是创业者的一种理想、一种抱负。“野心”就是一个向导,有了它,创业者也就为自己的事业之路树立了一个方向,他们才能为之拼搏。
2. 想游泳就别站着,想创业就别看着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隶》中有句诗:“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亲自尝试了才会知道,到底能否胜任。在英语中“创业者”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它源于法语,本身就含有:“甘冒风险”的意思,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想创业就要冒一定的风险,真想游泳就别站在岸上,不敢下水的人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过:“胆识是经商的第一关键。”的确,创业是一种极具冒险性的活动,胆识是冒险家必须具备的要素。确定你自己的理想之后,就要敢于去做,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那样做不成生意。许多人在创业时,极其缺乏胆识,在风险面前像老鼠一样畏首畏尾,从而因惧怕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只有那些有胆识去寻找新的蛋糕的人,才会永远拥有美味的蛋糕。所以,聪明的创业者从来都是敢做敢为,想到就要做到。
有些人敢于冒险,他们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经过自身的努力,即使最后没有实现目标,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而有些人尽管不时想到一些好点子,但是他没有胆量去做,结果,留给他的永远是遗憾。综观商业发展史,凡是成功的创业者都是一些有胆识的人,他们敢想敢做,尽管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也不断有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因此在创业的道路上学会了避免失败,最终他们取得了成功。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所以,当一个人在做出创业决定时,注定要为信息不够而头疼。对此,创业者无处躲藏、没有领导请示,没有同事可推诿,只有你的团队不断将问题汇总到你的案头。分析与直觉的搏斗,理智与激情的纠缠是创业者经常要面对的困境。而这种宿命在做创业的决定时就已开始,这是极为艰难的第一步,表面上也许是安逸还是动荡的选择,可能就意味着“生存还是死亡”的搏弈,而创业的决定从来都是风险偏好的选择,就看你敢不敢跳下水去搏一搏。弱者一生都在等待,等所谓的机会,等条件成熟,头发等白了,心也等老了。最后,机会来了,条件成熟了,你也懒得干了。机会不是等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不干永远没有机会。
“先开枪,后瞄准”先把机遇装到自己的口袋再说,这是成功者的宝贵经验,也是客观规律,不打出第一枪,你永远也不知道离目标有多远。正如你在“岸上”思考永远无法知道“游泳”的真正滋味一样,想象从来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3. 合适的选择,是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成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权利,不要把一切归于宿命。成功是选择的结果,不成功也是选择的产物。只有积极把握成功道路上的每一次选择,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打工是一种选择,创业也是一种选择。是非成败,毁誉输赢,就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埋下伏笔。这样看来,人生不过是一系列的选择。选择就是不要守株待兔等待机会,而是要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一个人要有勇气抛弃自己的包袱,而有时候拥有的东西正是前进的阻力,因此要学会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
当你合上整本人生相册的时候,不要懊悔或沮丧——你做了自己想要的选择,即使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毕竟你努力过了。当一个微小的火种慢慢在心里闪烁,最终蔓延成为燃烧的火焰;当一个并不清晰的潜意识渐渐地野蛮生长,成为了明确的意志,我想这就是做出改变的时候了。每一次放弃,都有争议、都有挣扎、都有留恋,最终通过理性走向平静。其实,每一次放弃与选择,都是“舍”与“得”的对应。但人们只有倾听内心的声音,真正做到“舍弃”,才能让自己全力以赴,到达心中理想王国。选择需要勇气,却不能鲁莽,创业需要激情,却不要冲动。
确定好方向,开始筹备公司,创业就走出“火”的阶段而进入“土”的阶段。火生土,这个过程就是从强调激情到倾向务实的一个转变。不要丢掉激情,用务实的行动来实现梦想。这就要求创业者把商机变成生意,做好接下来要遇到的每一个选择。
有人说,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摆在年轻人面前的,有很多的路,选择哪条路,不仅会影响你的际遇沉浮,而且从选择的那刻起,就注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让你尽量少后悔的唯一原则是:人一生能够做出选择的机会有限,请慎用自己的选择权。
4. 一定要对即将从事的事情感兴趣
既然要创业,就要找准行业。找准切入点,迅速熟悉这个行业的各项规则,才能让创业之战打得又快又好。这个创业点,就“潜伏”在你的兴趣之中。
在兴趣的指引下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成为别人永远离不开的依赖,才能成就最美好的自己。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甚至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比尔盖茨说过,“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的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每一个人的热情都在于他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事半功倍,会更有成就,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会事倍功半,也可能是一事无成。因此。人没必要追着“好的专业”跑,如果你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就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要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很难。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肯定更难,所以,不要低估它的难度,同时,也不要因为暂时没找到而气馁。其实,只要敢于承认自己对工作的不满,就比很多人更可能接近成功。所以,要走上成功之路,你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明白了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还不清楚,就要找寻。找寻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尝试,多学习。记住这句话:兴趣点很可能就是你的创业点。
5. 宽松的人际关系是创业成败的试金石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专业的技能,还有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高大的红杉树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红杉树一般是一大片连在一起生长,没有哪一棵红杉是独立长大的。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一株在地下结成巨大的网。因此,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相连,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
和红杉一样,人也群居性生物。离开人群,人学不到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掌握干事业所需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对于那些怀揣创业梦想的人来说,人脉的走向更是直接影响到你的“财路”畅通与否。
人际关系包括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说服与影响他人的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等。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习悉心倾听,将心比心,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要坚持真诚的原则,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能诚恳的提出批评意见,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既不当面奉承别人,也不在背后诋毁别人。
在商业社会里,对于创业者来说,人际关系或许比能力更为重要。有人走通天下,无人寸步难行。
6. 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是更好的机会来了
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两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都绝不相同。做事是暂时和短期的,是就事论事,或凭兴趣,或只为赚钱,而事业则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的活动”。前者只是个盆景,而后者却可能造就参天大树。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就看你怎样去做,是把它当一件事情,还是当成一项事业来做?世界很大,人生很短,只有以做事业的心态去开拓人生,才会有最丰盈的人生。
7. 创业要找好合适的环境
每个人都要找对自己有激情的环境,在激情的创业环境中可以做出对公司有贡献的事情。如果在一个苍老的机构、官僚的机构,没有激情的机构,你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公司,因为你做不出有激情的事情。所以说,选择一个适宜的创业环境是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环境好了,事业发展就顺风顺水。在中国创业,政策是创业的“晴雨表”,除了创业者要有很好的想法,有很强的活动能力,能筹到资金等条件外,还要考虑到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时时走在政策前面才行。
8. 创业活动是有规律的
很对人都想创业,但更多人希望成功。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只要自己能够从中获益,然后安全退出,就可以认定为成功;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能够获得稳定的赢利能力就可以认定为成功;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产品达到并超过盈亏平衡点就可以认定为成功。其实相对于企业的生命周期而言,任何成功都是动态的,相对的,即便如大家熟知的一些如:微软、阿里巴巴等,也不能确保未来不会失败。
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创业者的故事都不一样,而且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创业,适合做老板。但是,每个人的创业之道所遵循的规律有惊人的相似。创业成功无疑需要很多条件,而一个失误就可能导致创业失败。就像水桶,有一个漏洞就可能滴水不剩。
成功的创业都是相似的,而失败则各有各的原因。那些失败者常常是倒在相同的地方,因此,我相信,创业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学习的。“连续创业者”现象就是对创业者有规律可循的良好解释。在美国,“连续创业者”已经成为专属名词。连续创业者凭什么能够“从一次胜利走向另一次胜利”像流水线一样复制着成功企业?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创业是有规律可行的,而他们找到了很多成功创业的关键所在。所以说,掌握了创业规律,你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别人没有的才能和天赋,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巧妙掌握并按照创业的规律做事而已。
9. 想成功,创业没有早晚
大一学生迈克·戴尔18岁登记注册了“戴尔电脑公司”,开始投入到自装自销电脑的生意中,19岁,比尔·盖茨辍学后着手实践他那富有预见性的梦想,创立微软。雷克劳克,麦当劳的创始人,52岁开创快餐连锁模式,花270万美元买下麦当劳餐厅的所有权,并将它推向全美国。山德士上校,肯德基之父,66岁开始二次创业,1009次的推销失败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对成功的信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创业者无需为自己的年龄问题而不安,只要你有创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无论你何时开启创业的宝盒,成功也必然属于你。